课间十分钟 被谁偷走了

作者: 分类:休闲 发布于:2025-07-18 11:09:17

  “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课间时间都快没了”,成了网友这几天热议的分钟话题。据报道,被偷有老师描述,课间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,分钟偌大的被偷校园空空荡荡;有家长吐槽,“老师说了,课间课间不能下楼,分钟也不能跑跑跳跳,被偷甚至还不能大声说话 ”;还有更吓人的课间,有的分钟学校竟然出台“高中生要带通行证才能进厕所”的规定。

  不会有学校不知道,被偷课间10分钟是课间学生专属的休息时间;不会有老师不明白,课间休息对缓解孩子学习压力、分钟提升课堂注意力的被偷作用。可是,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的课间10分钟,被一条条不许跑、不许跳、不许吵,甚至连去厕所都要拿证的规定毁掉?为什么孩子们听到下课铃时,脸上失去了该有的兴奋和快乐?为什么在“双减”哨声越来越响的当下,一个个本该热闹的学校操场越来越安静了?

  说起“圈养”的缘由,学校似乎一肚子苦衷。有学校回应,这样做是怕孩子玩耍期间发生磕碰,家长会有怨言;有老师坦言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“一刀切”是比较稳妥保险的做法。多么熟悉的配方,多么相似的答案:这样做都是被家长逼的、都是为了学生好。今年5月,江苏常州一学校早上坚持7点前不开门,哪怕学生淋雨等待,支持一方的解释也是:学生早于规定时间进来了,如果打打闹闹出了问题,家长找上门来怎么办?

  在个别不理性的家长面前,“以学生为本”的教育理念就得抛之脑后;只要学校能尽量规避担责任的风险,孩子们的人身权益都可以无视甚至牺牲。学校和老师怕遵循了孩子们课间出去玩的成长规律,保护了孩子们不挨淋的一时所需,自己就要被个别不讲理的家长揪住不放,甚至告上法庭。这种怕,让学校忘记了教育者该有的担当和格局,丢掉了教育观中最基本的关怀和善意;这种怕,让他们在做一切决定、制定一切校规、班规前都先想,怎么让自己而非学生活得更舒坦些。

  当然,除了怕孩子课间打闹要担责,还有不少学校丢不下“唯分数论”的理念,试图通过压榨孩子的课间来提高全班乃至全校的学习成绩。不然,就不会出现报道中提到的“课间10分钟,拖堂2分钟,提前上课2分钟,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”的荒唐一幕;更不会出现连大声说话都不被允许、有专门老师负责巡查谁在课间奔跑的奇葩规定。这不是明摆着跟教育部的“双减”政策对着干,跟《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》中“不得对学生在课间的正当交流、游戏、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约束”的规定对着干?

  怕担责也好,求分数也罢,无论哪种原因,都不能占用孩子的课间10分钟。这10分钟比体育课还重要,既是学习节奏的调节器,又是学生心情的舒展阀,更是孩子过硬体质和健康心理的加油站。课间不许动,无论背后是什么理由,都是教育的悲哀。

  辛音

搜索关键字:  
版权所有。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。

« 部分“直博生”主动选择“博转硕”:有人走向职场 有人再次申博

《心跳漏一拍》第三季开拍 热门漫画故事再续»

评论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必填项已用*标注

回顶部
Copyright © 2013-2023 江西新闻网 版权所有

网站地图